我国民营企业产业布局的思考

我国民营企业产业布局的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入手,介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概况和排名情况。接下来,分析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地域分布、产业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并对重点行业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产业布局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产业布局  行业分布

 

 一、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1、民营企业的范围界定

民营企业是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划分企业类型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对于民营企业的范围界定,我国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们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等。狭义的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本文的民营企业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民营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可采用三种组织形式:(1) 独资企业, 指由一个投资者经营的企业;(2) 合伙企业, 指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 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3) 有限责任公司, 指投资者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2、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并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已占据半壁江山。并且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 其规模也急剧扩大, 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的民营企业已开始跳出传统的“小本经营”的桎梏, 走向注重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的现代化企业之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民营企业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这个阶段,民营企业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1987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各地的摸底调查,全国约有私营企业22.5万户,雇工人数360.7万人。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开始实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始对私营企业进行依法登记管理。

第二阶段:发展徘徊时期(1989-1992年)。这一阶段,私营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大幅摇摆和停滞不前的局面。一方面,这是由于从1988年9月开始,宏观经济出现了严重失衡,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18%,于是国家采取的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减慢。另一方面,1989年发生政治风波后,出现了一股主张限制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思潮,于是一些相关政策执行部门采取了诸多不利于私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措施。

第三阶段:稳定发展时期(1992-2002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市场与计划经济的争论,我国对私营经济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认识观念的更新促进了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并且,私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逐渐宽松和完善,乡镇企业改制和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调整,拓宽了私营企业的经营领域。

第四阶段:提升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浪潮,技术进步和更新加速了中国企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引入现代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与国际化企业接轨,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也使得中国的民营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概况

表1: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数据

年份 私营企业户数(万户)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万人) 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亿元)
2000 176.2 2406.5 13307.7
2001 202.9 2713.9 18212.2
2002 243.5 3409.3 34756.2
2003 300.6 4299.1 35304.9
2004 365.1 5017.3 47935.9
2005 (1-9月) 419 58157

资料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相关年份;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华工商时报》2006 年3月3日。

 

表2  2000~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和总产值所占比重情况(亿元)

年份 全国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 其中: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所占比重( % ) 全国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 其中: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所占比重( % )
2000 25 394.8 1318.5 5.19 85 673.7 5220.4 6.09
2001 28 329.4 2174.4 7.68 95 449.0 8760.9 9.18
2002 32 994.8 3255.8 9.87 110 776.5 12 950.9 11.69
2003 41 990.2 5378.8 12.81 142 271.2 20 980.2 14.75
2004 54 805.1 8290.0 15.13 187 220.7 30 898.6 16.50

注: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为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4、中国民营企业排名

2004年度的中国民企500强排名是全国工商联自1998年以来进行的第六次调研,该次调研仍然采取企业自愿参加的原则,调研范围为2003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2亿元以上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上报数据均经过企业所在地工商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核。参加调研的企业有2268家,比2002年增加686家,同比增长43%,特别是一批国有企业经过改制重组,这次也加入了民营企业调研的行列。参加调研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商业等15个行业。

表3:2004年中国民企500强(前30名)

序号|企业名称|地区|营业收入(万元)|主营业务

1|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4033096|生产计算机、销售网络产品、代理分销

2|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696921|生物医药、房地产、钢铁

3|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2040198|钢铁

4|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2011045|银行、保险、证券、财务公司、建材家居连锁超市、信息产业

5|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1793674|通信、家电、电子信息

6|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1564435|建筑、房地产、宾馆、旅游

7|万向集团|浙江省|1521183|汽车零部件

8|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1520101|市政公用工程、路桥工程、机械制造

9|苏宁电器集团|江苏省|1231247|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产品销售

10|横店集团|浙江省|1202001|电气电子、医药化工、影视娱乐

11|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1018918|饮料、食品、童装、模具

12|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1011964|服装制造、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

13|正泰集团|浙江省|1010675|低压电器元件、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

14|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市|976000|家电连锁、房居连锁、房地产

15|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972862|工业电器、房地产业、商业

16|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43758|房产开发销售、汽车改装及销售代理、石材加工

17|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江苏省|909059|钢铁冶炼、钢材加工

18|天正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870167|低压电器、仪器仪表、电源设备

19|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862517|高低压电器、成套电控设备、仪器仪表

20|奥克斯集团|浙江省|856546|电能表、空调器、手机、汽车

21|上海人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821138|输配电成套设备、高低压电器、仪器仪表、电线电缆

22|华芳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709298|棉纺业、毛织业、服装加工

23|惠州侨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695632|研发、生产、销售通信终端产品、磁性材料、仿生无毒舰船防污涂料

24|华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673506|仪器仪表、医药、信息电子

25|唐山市冀东物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668380|汽车、农用车及配件、钢材、棕榈油

26|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667029|PBT工程塑料、涤纶纤维、化纤纱

27|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651199|新科家用音响、新科家用空调、新科车用电子

28|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629933|乳品

29|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623326|食品、房地产

30|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623000|家具、建材、装饰材料

资料来源:全国工商联经济部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

 

二、 我国民营企业区域分布分析

根据2006年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发布的民营企业调研报告,从地区分布上看,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占全部调研企业总数的78%,中西部地区企业数量仅占22%。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位居前五名的省市是浙江省(33%)、江苏省(21%)、山东省(9%)、上海市(6%)和安徽省(5%)。

表4:2004年民企500强地区分布(单位:家)

浙江省 183
江苏省 113
山东省 40
上海市 34
四川省 17
河北省 13
山西省 11
辽宁省 10
广东省、重庆市 9
湖南省 8
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7
安徽省 6
北京市、天津市 5
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 4
甘肃省、河南省 3
海南省、吉林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1

 

从区域结构上看, 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呈现严重不平衡性。东、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占全国的比重依次递减, 民营企业户数最多的5个省市全部为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也存在差异性, 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的实力和规模远远大于西部地区。

形成这种地区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推行的是由沿海到内地、由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开放的战略,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区域发展态势。在梯度开放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东部地区优先获得了国家在经济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东部地区的商品交换比较发达,市场机制也比较完善。因此,东部地区在资金筹措、技术提供、信息获得、产品销售、市场机遇等方面都有发展私营经济的优势。再加上东部地区有交通、经商意识、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民营企业恢复和发展很快。中西部地区资源开放程度低、市场建设落后,再加上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讯不发达,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因此,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民营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

 

三、 我国民营企业产业布局分析

1、产业分布情况

根据2006年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发布的民营企业调研报告,从产业分布上来看,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79%)和第三产业(20%),在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74%)和建筑业(3%),在第三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商业、餐饮与服务业(9%)和房地产业(4%)。

表5:民营企业的产业分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2 0 65.3 34.7
1999 2.24 40.76 57
2005 1 79 20

资料来源: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发布的民营企业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的产业分布受到国家的产业政策、进入壁垒、资源状况和投资收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初期通常首先进入资本规模要求较低的行业,进入那些政策限制较少的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了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和重化工业的超前发展,忽视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造成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我国私营经济在起步发展前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一些直接生产消费品的轻工业领域,以及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加工工业领域。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产业己经成为我国私营企业集中分布的产业领域。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私营企业大多数处于注册资金只有几十万元,雇工人数在几十个人的小规模生产经营状态,而从事第三产业所需的投资相对较少,资金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大多数是技术水平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当前我国私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方式适合在第三产业领域里发展。此外,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滞后,这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余地。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84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占GNP的37%,印度为47%,美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则达到60%-70%,而1992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NP的比重仅为27.2%。因此,从90年代初期以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国家制定了发展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今后十年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商业和为生活服务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的新兴产业。国家政策上的这些鼓励措施进一步刺激了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领域的发展。

 

2、具体行业分布情况

表6:我国私营企业户数具体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 时间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饮食业 社会服务业 其他行业
1989年 2.9 66.4 3.7 1.2 20.5 3.8 1.5
1992年 3.0 59.4 2.9 1.2 26.2 4.3 3.0
1997年 1.7 1.5 41.0 2.3 1.0 42.9 7.3 2.3
1999年 2.2 1.1 36.8 2.8 1.l 42.5 8.9 4.6
2000年 2.1 1.0 35.4 3.0 1.2 41.2 10.3 5.8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相关各年统计资料整理。

从具体行业分布看,我国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般加工制造业、商业和餐饮服务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民营企业从整体看,具有规模小、资金实力不雄厚、技术水平不高、劳动密集性强等特点,而一般加工工业、商业和费饮服务业的特点是投资少,规模小,周期短,见效快,技术层次低,属于劳动密集型,小至夫妻店小地摊,大至百货公司,几乎不存在进入壁垒或者进入壁垒较低,这些行业的生产特点刚好与当前我国私营企业的特征吻合。同时,这些行业具有高利吸引力,有利于私营资本的迅速增殖。从国家的产业政策看,这些行业大部分生产生活消费品,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必需的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虽然对人民生活极端重要,但不属于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不强调主体地位,私营经济进入的政策限制少,又能大量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因此,国家也大力鼓励私人资本进入这些行业。

当前,私营经济在一些产业领域尚属空白或进入较少。比如,银行、保险、证券、石化、电力、轿车、邮电通信等行业,私营企业一直难以进入。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绝大部分私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方面没有足够的实力进入这一产业,或者是因为利润率低、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等因素不愿进入,但另外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存在部门、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政策。比如,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员,某些产品研制需要大批科技人员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是高投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业,大部分私营企业也无力进入。还有一些领域因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或者进入门槛过高而限制了私营企业进入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枢纽,地位十分重要。商业银行是执行中央货币政策,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从事存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在我国私人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面临一系列政策壁垒。

 

3、民营企业典型行业分析

(1)民营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

由于我国在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使得国有企业对一些行业形成了垄断的局面,相关行业产品缺乏竞争,价格居高不下,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改进,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垄断形成的高利润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同时,外资相对于民营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造成了外资对部分行业的垄断。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6条),按照“放开准入,公平竞争”的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中。2005年民营企业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垄断领域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水平高,管理要求严,进入的门槛比较高,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独资进入有一定的困难。较为现实的途径是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参股、联合投资等方式,与公有资本共同进入这些资本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和领域。

(2)快速增长的竞争性行业

  1. 建筑业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拉动了建筑业等相关产业。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分布在建筑业中有202家,行业企业数量位居第3位;营业收入达到了2722.21亿元,位居第4位。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85.75亿元,同比增长115%。

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含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也获得了较快增长。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371.81亿元,增长速度超过70%。但税后利润却出现了近30%的下降,反映出该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B.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内容。经过前几年的培育,该行业在2005年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税后净利润3.16亿元,是2004年的近6.78倍。从投资增速上看,在未来几年中该行业也将有较大的拓展。

C.农、林、牧、渔业

2005年农、林、牧、渔业中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有27家,仅比2004年增加2家。但该行业的营业收入、税后净利润出现了大幅增长。2005年营业收入实现545.54亿元,增长135%;税后净利润25.23亿元,增速接近10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做强做大,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2005年民营企业在该行业中实现税后净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213.5%,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低31.6%,而净资产却增长177.7%,显现出该行业在无形资产的投资加速,整个行业的技术附加值在提高。

E.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是民营经济分布的主要行业之一,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着大量的就业人口。在该行业中,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有351家,企业数量排名居第一位;实现营业收入3857.96亿元,按营收排名第二位;实现税后净利润141.33亿元,营业收入和税后净利润增速均在55%左右,销售利润率稳定。

(3)增长较慢的部分行业

A.房地产业

200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759亿元,同比增长19.8%。而上规模民营企业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却出现了2.44%的下降,营业收入和税后净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0.55%和12.55%,大大低于全部行业的平均水平。

B.部分重化工业

金属制品业:2005年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总额仅增长8.86%,税后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减少19.68%。从企业个数上看,有103家企业,仅比2004年增长2家。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该行业在营业收入仅出现14.70%小幅增长的同时,税后净利润出现了40.97%的增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有较高速的增长,预计2006年该行业的利润率会有所降低。

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尽管2005年该行业营业收入增幅高达34.89%,但税后净利润增长仅为4.11%,说明行业成本上升比较快。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亿元,比2004年增长25.7%。上规模民营企业在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05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达到921.85亿元,税后净利润接近42亿元,同比增长38.52%和45.68%,行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但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却出现了35%的下降,民营企业对该行业未来表示出比较谨慎的态度。

 

四、 我国民营企业产业布局趋势分析

1、 民营企业行业准入限制将不断放宽

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权益保护论坛发布的信息说,包括汽车在内,民间投资在近30个领域面临“限进”障碍。这些行业还包括通信、石化、电力,金融等。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一位官员也表示,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关闭了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民营资本基本不可能进入。尽管国家强调要使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享有同等待遇,但是民间资本仍面临着“进入门槛高”的实际障碍。有些领域虽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体制性障碍导致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基础设施项目往往由特许公司发起,没有实行招标制度,有资质的民企被排斥在外。应该可以看到,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鲜明的转轨特征,尽管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但是在重要领域,政府部门仍然掌握大量本该由市场占有的资源,政府拥有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上的很大话语权。民营经济扩张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市场对资源配置占主导的经济体制和已经基本成熟的法律环境。

在36条中,在第一部分“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意见中,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的八条措施。一是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二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三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四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五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六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七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八是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此外,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使民营企业在更多的行业发挥优势,能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能够优化国有资产的结构,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依托。对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通过民营化可以使国家减轻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同时,国有资本的存量也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无重要影响的行业,国有资本可以退出,以把资本集中于更为重要的战略产业以及航天、电子、生物工程等对引导产业升级有巨大推动作用的高科技产业上来。

 

2、 民营企业将向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民营企业进入更多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在原有行业中向资本密集化转型的资金条件已经具备,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民营企业的原始积累已经基本完成

以浙江为例,2002年,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已达334家,销售额或营业收入超过十亿元的达68家。这些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已经有能力靠自身的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了。

(2)银行体系对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逐步通畅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正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多种类的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也在逐渐建立。伴随着全社会的关注,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正在扩大。

(3)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

截止2002年底,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共有194家,其中直接上市的67家,占34.54%。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75家,其中38家为香港创业板,14家为纽约证券交易所,7家为纽约NASDAQ,18家为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近一段时期,民营企业上市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4年6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开盘,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开辟了一条便捷的渠道,目前已有多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此外,各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完善也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渠道。

在资金条件具备的同时,市场也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表现出了强大的需求力。消费的拉动对冶炼、化工、电力等上游产业的产品需求增加,消费的升级使得汽车、住房市场持续活跃,面对市场机遇,民营企业进军资本密集型行业是大势所趋。当前,这一过程已经悄然开始。在钢铁行业,以前民营企业主要是投资少、装备水平低的小型钢铁厂,伴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一方面,这些小型钢铁厂已经通过滚动发展,开始投资百万吨规模的生产线,另一方面,行业外的民营资本也开始直接投资兴建或收购、参股国有钢铁企业,进军该行业。

 

3、 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将呈现高技术化倾向

伴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近10 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得到高速发展. 到2001 年,全国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0 万多家,比前年增长了17 % ,当年总收入达118 万多亿元,人均年创造收入29 万元;资产总额已达215 万多亿元,人均38 万元;上缴税金1 015 亿元,人均年缴税1158 万元;净利润10 74 亿元,人均年1161 万元;出口创汇319 亿美元;科技开发投入480 亿元. 其中,总收入超过10 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45 家. 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到80 %以上,已成为经济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 民营科技企业为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结合、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技术水平已经成为限制民营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最初以填补市场空白而实现总量扩张、完成原始积累后,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国外跨国公司大量涌入国门的严峻形势下,如果民营企业不改变原有的科技发展模式,就难以在进一步的竞争中生存立足。技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没有自己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缺乏前瞻性和主导性的技术创新,就无法具有快速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也就无法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迎秋,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M].中国工商出版社.

[3] 全国工商联经济部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2005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11月.

[4] 刘小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5] 郭朝先.我国民营企业“十五”期间发展成就问题及“十一五”期间成长战略[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6期.

[6] 唐志丹,马晓琳.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发展新思路[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8月.

[7] 吴敏.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3月.

[8] 肖昌琦,黄丽. “宏观调控”:民企是趴下还是奋进[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年8月.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